"开往威海的地铁"暂无建设条件

  昨日,本报刊发《青岛地铁试验段工程开工》的消息,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曾有不少市民提出,面对近年来市区迅速增大的交通压力,威海能否通过开建地铁来改善交通状况?昨天,记者就此与市规划局、发改委、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这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我市暂时没有建设地铁的设想。   那么,威海是否具备开建地铁的条件?记者随后采访了曾经参与我市《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安全规划》等交通规划项目的主创人员、哈工大(威海)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主任罗丽君,请其从专业的角度为人们解疑释惑。   开建地铁有“硬指标”,威海尚未“达标”   “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从城市规模等建设地铁的‘硬指标’来看,我市现有条件距离建地铁的标准都有很大距离。”罗丽君说。国务院的一份文件可以佐证   罗丽君的这个观点。2003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中规定:“现阶段,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我市现有条件的确不达标。   “一个城市需不需要建地铁,关键在于市内交通是否拥堵,也就是要看市内客运量的大小。”罗丽君说,目前建成地铁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出行高峰期堵车严重,有些城市道路甚至到晚上10点还堵车。与这些城市相比,我市目前主干道堵车状况并不严重,建设地铁没有什么必要。“地铁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差等特点,以我市的情况来看,近期开建地铁并不经济。”罗丽君说。   发展城市轻轨或是未来方向   如果我市距离建设地铁的目标尚远,那么面对日益突出的市区交通拥堵,该采取什么举措来破解难题?   “提高道路设施供应量、大力发展公交、利用现代智能化交通管控手段等,将提高我市的道路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罗丽君说。   在罗丽君看来,目前我市市区交通受到路网限制,主干道较少,人们从市区通过往往挤在几条主干道上。而城市主干道不能无限制拓宽,因此,提高道路设施供应量就需要打通更多的“断头路”。以环山路为例,目前环山路是从市区通往经区的“快速通道”,然而,因为市中心通往环山路的支路较少,不少来往于高区与经区间的车辆还是从市中心穿行。如果增加几条从市区通往环山路的道路,就能分流市区主干道的车流量,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   “同时,在我市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特别是发展智能化公交将是未来的趋势。”罗丽君说,我市刚刚启动的《威海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标志着我市建设快速绿色公交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市民乘公交出行将更加快捷方便。   罗丽君特别提出,从我市的城市特点和交通需求来看,发展智能化公交是大势所趋。通俗地说,有了智能化公交,市民可以通过站牌或是在家中查询车辆在每一站的运行时间、下一班车有多少座位等非常详细的公交运行信息,出行自然非常便利。此外,我市还可以通过转移商业中心分流交通流量以及完善交通设施等缓解交通压力。   罗丽君最后说,城市建设轻轨的条件要低于建设地铁,其建设条件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而且轻轨的建设成本远低于地铁,发展轻轨也许是我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