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宣城铁路发展之宣杭线

  宣杭铁路自安徽省宣城,经浙江省长兴至杭州,全长224千米。 杭州 - 莫干山 - 湖州南 - 长兴 - 广德 - 十字铺 - 宣城。宣杭铁路的建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历史。1972年2月1日,杭(州)湖(州)铁路通车,与原有的长(兴)牛(头山)铁路接通,称为杭牛线,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浙北煤炭。   曾担任过多年莫干山站站长的沈毛毛介绍说,当时武康居民不足千人,火车站属于乘降所性质,只有一股半道和一间简易站房,站里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兼任售票员、站务员和行车人员。后来,武康工务段成立,增设了两股段管线,车站工作人员也增至近十人,但车站月台长不足百米,没有雨棚,一天只有两对杭州往返牛头山的慢车在此停靠。   单调的汽笛,与沪宁线、沪杭线每10分钟、5分钟通过一趟列车的喧闹繁忙景象相比,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冷寂的杭牛线,南通杭州,北面无路,对湖州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来说,作用不是很大,对浙江、对全国来说,作用更有限。而同时,沪宁线、沪杭线却不堪重负:旅客运输严重超员、拥挤,乘车难、买票难的呼声烈;货物运输接不进、卸不下、排不出、装不上,不得不采取停、限装措施,以缓解堵塞局面。   1986年,转机终于出现。   元旦刚过,上海铁路局就向铁道部提出《关于“七五”华东铁路建设的建议》的专题报告,引起重视。2月,铁道部正式提出“中取华东”建设目标,部长丁关根在山海关召开华东路网建设论证会,得出的结论:华东铁路建设关系到“七五”铁路运输能力能否从被动开始转向主动,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的问题,只有尽快强化改造主要通道,积极打通新的通道,逐步建立必要的后备能力,增强运输工作回旋余地,方可适应华东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杭州主持华东地区铁路建设会议,研究并批准铁道部提出的华东地区铁路建设方案,决定把“中取华东”与“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作为“七五”铁路建设三大重点工程。   “中取华东”铁路建设蓝图计划兴建17个大中型项目,尽快开辟华东第二通道,建设宣杭铁路,排在了第二位。   1988年10月1日,宣杭铁路建设拉开了大幕,一向平静的湖州西部丘陵沸腾了。5000多名建设者、400多台大型机械的喧闹声、轰鸣声向湖州人宣告:杭牛线冷清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宣杭铁路北起安徽宣城,南至杭州,全长260公里。从宣城至长兴,新铺线120公里,在长兴雉城与杭牛线相接。   作为继浙赣线后的华东二通道,它将使浙江物资北上、北方货物南下缩短200公里绕道,大大减轻了沪宁线、沪杭线的压力,带动浙北、皖南地区的经济腾飞。